点击收藏荣华弹簧厂
中国目标2030年新能源车占40%市场
2016-12-16 来源: 】 浏览:次 评论:0

近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张进在2016国际新能源汽车用户评价与应用创新研讨会上表示,去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新能源汽车是重大发展领域之一,是其他技术应用载体,而且是先导性产业。它的进展情况决定了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实施的程度,汽车以及相关产业都需要有一个明晰的路线图来找到汽车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重点用于能够聚焦变革、明晰路径,凝聚共识、引导相关资源集聚推广产业创新。
国家制造强国战略资金委员会是2025的制定以及目前实施的最早决策咨询机构,把路线图作为中国制造2025后续重要的工作之一,路线图由强国战略执行委员会和工信部共同委托发布。总体报告是按照1+7的结构。1是总的,7是包括4个车辆整车技术,3个分项技术。
第二,国内外总体的技术分析。大家知道,近年来,从国际汽车产业来说,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这是一个总的大的趋势,而且各个国家,包括欧洲、美国、日本以不同的国家政策形势将此上升到国家战略,重点企业,企业产品战略也充分体现了三化,三化的融合推动汽车产业未来的技术变革和结构重组。我国汽车产业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发展,取得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首先,产业规模世界第一,近期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会保持相对中高速的增长。从技术上特别是自主的技术进展非常明显,包括品牌市场的影响力有目共睹,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包括技术、市场、新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特别是信息和网络的技术应用规模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优势,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是非常好的优势条件。关键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进展,包括动力电池、变速器。国内自动变速器原先是空白,近年来无论是CVT、IT、DCT都有自主的技术和产品,而且应用在逐步扩大。
虽说取得巨大的进步,但跟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确,首先,发展能力上的差距,。投入强度远远低于国外,全产业投入估算1千亿,相当于通用、大众、丰田大集团一个公司的投入。
其次,研发积累。包括流程积累、数据积累、技术积累、标准积累,这些积累偏弱。
另外,从整个产业创新体系上来说,差异比较明显的,特别是协同方面。单个企业弱,整体的协同效果很低,意识也比较低。在发达国家,单个企业强,整个国家的协同体系效率比较高。而在中国,目前汽车产业材料、工艺基础跟国外相比也差距明显。汽车产业,特别是新的科技变革对汽车产业影响巨大。新的商业模式推动产业结构组织的重构和变革,要求有创新的思路和创新的模式。基于汽车产业自身的复杂性以及信息变革对汽车产业的需求,确实需要汽车产业能有明确的技术路线指导汽车与相关产业未来一段时间的技术发展。
第三,通过研究提出和得到了一些总目标关键的里程碑的结论。重点是总目标,总目标是基于很多现有的环境设定的,也基于七个路线图进行测算。
反过来说,如果七个技术路线图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就能够实现保障几个方面总目标的实现:汽车产业希望能够在基于提前与其他相关产业在2028年左右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如果技术路线图能够得到实现,大概2017年到2028年之间碳排放总量进入峰值,之后往下走,这对产业来说,甚至对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希望在2030年左右,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基本完成,典型的标志电动化市场占有率大概40%以上。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有一定的占有率,智能网联汽车的原创汽车技术能够得到比较大规模的应用。同时,从目前发布的节能汽车三个阶段,2020、2025、2030三个阶段的典型指标,以乘用车为代表的能效或者百公里能耗,5升、4升、3.2升。前面已经确定,4升很明确,3.2升也有专家更激进一点,有可能更低。对产业规划和技术路线选择至关重要。
如今,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占有率2020年7%到10%,2025年15%,2030年40%以上。智能网联汽车目标辅助驾驶技术、自动巡航、车道保持应用已经很高,2025年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占有一定比例,2030年完全4到5级自动驾驶汽车占有比较高的比例。
基于总的目标再来分解具体的技术路线,经过技术路线测算实现总的目标。从路径识别上来说,希望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以能源动力系统优化升级转型作为重点,以智能化水平提升作为主线,以先进制造技术和轻量化基础共性技术作为支撑,全面推进企业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智能网联汽车,是新兴的技术发展趋势。重要性与新能源汽车同等重要,有部分专家认为更重要,对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化带来的机遇更大,技术和应用的优势,也是机遇。高度智能化和网联化车辆不是普通的机电,涉及到国家信息管理。对核心自主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梳理出来简单的是两横三纵,车辆技术、信息技术、车辆设施技术、通讯技术、地图。
车辆技术上更多的是决策、执行。信息技术,信息安全,地图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两纵,一个是车载的,一个是基础设施。智能网联一定是循序的,智能网联技术最容易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Tags: 责任编辑: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骆驼股份 下一篇: 新能源车企“年末放量”:大胆扩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 价格战再度燃起,新能源车企各怀心
  • 增强公共充电保障能力 提升新能源汽
  • 燃料板块单月实现300兆瓦新能源项目
  • 加快探索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
  • 小鹏滴滴牵手,新能源汽车竞争日趋
  • 热门文章

  • 闵行首个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年底建成
  • 4亿专项财政资金助力全省新能源客车
  • 北汽新能源前6月销量增15倍 年内推
  • 西部资源13亿挂牌出售主业资产 转型
  • 评论:新能源汽车推广仍有政策障碍
  • 相关文章